澳大利亚大奖赛排位赛:汉密尔顿夺得杆位
梅赛德斯的刘易斯•汉密尔顿与尼科•罗斯伯格包揽自2008年后首次修改规则的排位赛的前二名,然而新的淘汰制虎头蛇尾。

自本站开始,F1将实施全新排位赛规则,简单来说就是以”末位淘汰“的形式,Q1第7分钟开始每90秒淘汰当时末位的车手,决出前15名进入Q2;Q2第6分钟开始每90秒淘汰末位车手,决出前8名进入Q3;Q3第5分钟开始每90秒淘汰末位车手,停表后决出杆位得主。紧张的淘汰模式让车手们严阵以待。
Q1:科维亚特意外出局
排位伊始,11支车队蜂拥而出,“交通”情况可想而知,22位车手全部超软胎上阵,为了应对排位新规也是拼了。
在第7分钟,排在靠前位置的车手卡准时间纷纷进站换上新胎,出站再刷圈速;而在末位的车手做好淘汰的准备,进站调试赛车,在此可以看到车队策略的不同。
Q1还剩6分钟时间之际,哈斯车队两位车手格罗斯让、古铁雷斯面临淘汰,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在赛场跑;第10分钟,古铁雷斯被淘汰,而在场上的墨西哥人对淘汰情况并不知情,仍在尽力做圈速。由此看来,车队不仅要对进站时机拿捏得准,出站后最好能在下一个淘汰时限(1分30秒)内跑出一个完整的计时圈。
单单就Q1已经如此紧张,虽然排位新规让很多车队难以适应,但排位的可看性与车队之间的竞争都有大幅提高,大车队不能再那么悠哉地呆在p房等Q1最后几分钟才出来做圈速了,所有车手必须全力以赴,如此一来,排位也变的更好玩了,让车迷大呼过瘾。
Q1结束,纳斯尔、科维亚特、格罗斯让、古铁雷斯、哈尔延托、威尔廉被淘汰,去年的垫底常客迈凯伦双雄顺利晋级Q2。
Q2:迈凯伦双雄遭到淘汰
短暂休息后,Q2起表。梅赛德斯、法拉利、红牛纷纷上场,希望能在少车的情况下做出一个满意的圈速。
Q2第4分钟,维特尔做出了1:25.804的圈速;随后汉密尔顿1:24.605的成绩上到第一。
第6分钟淘汰倒计时开启,索伯车队车手埃里克森遗憾被淘汰,排在第15名的马格努森的位置也岌岌可危。而眼看时间不够,呆在p房的简森·巴顿索性结束了他的排位之争,排在他前面的小卡洛斯·塞恩斯则是“死亡倒计时”追逐的下一个车手。西班牙人用一击1:25.384上到第四,暂时告别了被淘汰的命运;另一方面,他的同乡阿隆索也与队友巴顿保持一致,留在P房不再做圈速。
与往年不同的是,Q2需要淘汰剩下前八名车手参与Q3,最终印度力量两位车手也遭淘汰,Q3将是梅赛德斯、法拉利、大小红牛以及威廉姆斯之争。
Q3:车队提早收工,汉密尔顿夺杆
维特尔1:24.675率先上到第一,就在大家惊呼法拉利有夺得杆位机会之时,汉密尔顿快0.5s的成绩令全场惊艳;早前与阿斯顿马丁达成合作的红牛表现未尽人意,里卡多成为Q3首个被淘汰的车手;在小塞恩斯被淘汰之后,眼看时间不足,威廉姆斯车队提示马萨不必出站。
但此时却暴露了新规的另一问题——Q3最后几分钟,排在前列的车队可能不会再出来。维特尔的TR提示他不必再出站拼圈速,另一方面莱科宁也从车里出来,提早收工。而在场上的汉密尔顿用1:23.837刷新自己的成绩,W07速度之快让人不寒而栗。
Q3还剩2分钟,梅赛德斯也结束了排位工作,汉密尔顿可以提前庆祝他的杆位。若按往年的情况,此时本应该是排位竞争最激烈之时,而如今的早早收工、场面冷清,让人感到奇怪。看来轮胎新规与排位赛新规二者的结合并不完美,Q1、Q2刺激紧凑对比Q3的冷清,似有“喧宾夺主”之感,新规还需再推敲。但无论如何,祝贺汉密尔顿夺得澳大利亚大奖赛的杆位!
位置 | 车手 | 车队 | 赛车 | 时间 |
---|---|---|---|---|
1 | ![]() | ![]() | Mercedes F1 W07 Hybrid | 1:23.837 |
2 | ![]() | ![]() | Mercedes F1 W07 Hybrid | 1:24.197 |
3 | ![]() | ![]() | Ferrari SF16-H | 1:24.675 |
4 | ![]() | ![]() | Ferrari SF16-H | 1:25.033 |
5 | ![]() | ![]() | Toro Rosso STR11 | 1:25.434 |
6 | ![]() | ![]() | Williams FW38 | 1:25.458 |
7 | ![]() | ![]() | Toro Rosso STR11 | 1:25.582 |
8 | ![]() | ![]() | Red Bull RB12 | 1:25.589 |
9 | ![]() | ![]() | Force India VJM09 | 1:25.753 |
10 | ![]() | ![]() | Force India VJM09 | 1:25.865 |
11 | ![]() | ![]() | Williams FW38 | 1:25.961 |
12 | ![]() | ![]() | McLaren MP4-31 | 1:26.125 |
13 | ![]() | ![]() | McLaren MP4-31 | 1:26.304 |
14 | ![]() | ![]() | Renault R.S.16 | 1:27.601 |
15 | ![]() | ![]() | Renault R.S.16 | 1:27.742 |
16 | ![]() | ![]() | Sauber C35 | 1:27.435 |
17 | ![]() | ![]() | Sauber C35 | 1:27.958 |
18 | ![]() | ![]() | Red Bull RB12 | 1:28.006 |
19 | ![]() | ![]() | Haas VF-16 | 1:28.322 |
20 | ![]() | ![]() | Haas VF-16 | 1:29.606 |
21 | ![]() | ![]() | Manor MRT05 | 1:29.642 |
22 | Rio Haryanto | ![]() | Manor MRT05 | 1:29.627 |
About this article
Series | Formula 1 |
Event | 澳大利亚大奖赛 |
Location | Melbourne Grand Prix Circu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