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orgio Piola的F1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红牛二队的“B-规格”赛车
在德国大奖赛,红牛二队为赛车带来大量技术升级。STR11赛车调整幅度之大甚至让人有理由将本站比赛的赛车视为该车队的B-规格赛车。Giorgio Piola和Matt Somerfield为您解析红牛车队在德国大奖赛对STR11进行的升级。

前翼
前翼作为赛车上最先与气流产生接触的部件,其配置的优劣对整个赛车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车队在赛车前翼进行调整的效果无法达到既定预期,那么其他部件性能的发挥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
车队在对前翼改动时将调整气流结构作为主要目标,并相应进行了几处关键处理,从而对赛车的下游气流带来变化。
对气流结构进行调整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改变前翼气流通道的形状实现的,该通道由翼片外侧的弧形构成。
这样一来,流向轮胎前表面的气流形状和流量会因此发生改变,进而对轮胎尾流的生成以及尾流与前方气流汇集流向底板的过程产生影响,以提高气动性能。
在前翼的后方,车队还设置了一处边条,以进一步控制气流的朝向和分布。
同时,车队还对端板末端的外形进行了调整,以适应上述改动。
此外,红牛二队对前翼上尺寸较小的导流翼片也进行了修改。车队在此处设置了一个弯曲程度更大的结构,以配合前翼小翼。
前轮刹车通风道
摩纳哥大奖赛中,红牛二队在赛车的前轮区域引入新的方案(见上图),即在前轮叉骨下方安装垂直方向的固定翼(箭头标注)。
红牛二队所使用的方案似乎是在打规则的擦边球。按照技术规则,叉骨靠外侧的125mm区域被界定为刹车通风道而不属于悬挂系统。
摩纳哥大奖赛之后几站比赛中,红牛车队没有继续使用该款小翼。而在德国大奖赛,车队不仅将该方案重新部署在赛车上,而且对刹车通风道侧壁上的翼片进行了改动。
车队在该区域进行了两处改动:下部L形翼片的弯曲程度较以往更大;上部水平方向的翼片在长度上有所延伸。
侧箱气流调节器
除了对前翼进行调整之外,车队还对赛车的侧箱进行了调整。通过对气流调节器的尺寸进行修改以与侧箱侧肩相匹配,从而对气流的分布带来改变。
底板
车队对赛车底板,尤其是底板气流孔同样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以增加赛车的下压力水平。
位于后轮前方的L形槽保持不变,而底板上气孔的数量由15个减少到12个并且偏转角度更大。
此外,车队在目前方案中内侧纵向边条的中间位置进行开槽。而所有这些改动,都会对轮胎喷射问题产生影响。
轮胎喷射问题是由后轮在载荷下发生形变所导致,会对赛车的气动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而底板上的气孔则会产生“气流保护层”,以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
后轮刹车通风道
在德国大奖赛期间,车队在STR11赛车的后轮刹车通风道安装两处小翼,以将气流引导至悬挂系统以上的区域并改变后轮尾流的分布,从而提高赛车后部区域各部件的气动性能。
此外,车队对位于叉骨下方的导流翼片同样进行了修改,将原来的平直翼片替换为弯曲形,进而改变该部件附近的气流流径。
上方的视频将为您汇总红牛二队在德国大奖赛中为STR11赛车带来的改变。
About this article
Series | Formula 1 |
Event | 德国大奖赛 |
Location | 霍根海姆赛道 |
车队 | 红牛二队 |
Author | Giorgi Pio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