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发车线上,我第一次有想要自拍的冲动,爆满的主看台、挂满国旗的景象,无疑是最棒的发车区之一。
不可否认,如今的F1正让人觉得它越来越急功近利,那些无法为其带来利益的分站赛,大多没有逃过被一脚踢出局的命运。在它的历史上,不乏半途而废的分站赛,就像土耳其、韩国和印度那样,办赛之初大张旗鼓,但是伴随着成本难以挽回、观众不买账,更是成为典型的反面教材。
同样作为亚洲的赛事,因为看台上座率欠佳、公众对于F1缺乏热情、赛事冠名赞助商空缺等等因素,中国大奖赛的前途也曾一度令人堪忧。但是,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难关逐渐得到克服,在上海的比赛成为一场成熟的分站赛,而所有的迹象暗示着它会继续留在F1的赛历之上。
观众热情与日剧增
2004年F1第一次进入中国、登陆上海的时候,大部分人对它的认识可能只有两个名字:法拉利和迈克尔•舒马赫。但是,这不能阻止万人空巷场面的发生:媒体为了一张舒马赫的照片,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一张F1门票被视为最有面子的事之一,或者赠送亲朋好友最体面的礼物。当时,看的是热闹、是好奇,第一年的中国大奖赛全场爆满。
不过,很短的时间内,费尔南多•阿隆索、简森•巴顿、基米•莱科宁、菲利普•马萨等车手很快在中国拥有了各自的拥趸,紧接着刘易斯•汉密尔顿、塞巴斯蒂安•维特尔这样的F1新面孔也在中国车迷心目中拥有了一席之地。当时的比赛还在10月份举行,世界冠军争夺本身的悬念让2006、2007年成为中国大奖赛的第一个真正的高峰。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追星文化盛行的今天,相比赛车、技术和这项运动本身,大多数的中国车迷更崇拜F1车手,其中最具有号召力的人物就是莱科宁。因此2010、2011年,在芬兰人转投WRC的两年,中国大奖赛的票房稍有滑落并非偶然。即使当时七届世界冠军舒马赫加盟梅赛德斯重返F1,也没能改变这一事实。
那段时期,略显空荡的看台成了中国大奖赛最大的痛。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文化差异巨大的国度里,F1本身就是一个小众的项目。外国记者不解其中原因尚能理解,但对F1竞赛和商业体制本身就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解的本土媒体,盲目地“审判”中方的赛事推广者,对赛车文化的培养、产业的成长并没有任何帮助。
此时,也许最需要感谢的是车迷的坚持。崇拜体育明星本身就没有错,若非如此,迈克尔·乔丹、大卫·贝克汉姆、罗杰·费德勒又怎么会比他们所从事的运动更出名。
今年比赛结束后,四届世界冠军维特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被一家中国媒体问到对现场氛围的感受时说:“我想说(中国的车迷)是全世界最棒的,我很高兴能够看到看台爆满。”
“我认为在比赛快要开始前,站在维修区直道路或者主看台直道上是种莫大的荣幸,向左边(主看台)望去,能够看到那么多激动的观众以及为我、尼科(罗斯伯格)还有其他德国车手助威的德国国旗,他们的热情实在太感人了。看到人们如此享受我们所从事的事情非常不可思议。这让我们感觉非常、非常特别。”
出于安全的考虑,围绕着一号弯的B看台去年就被拆除。这一行为,被一些人认为是主办方为了隐藏票房销售不佳的局面而刻意使出的花招。但是,今年为期三天的赛事,累积14万人次的观众人数完全能呈上台面。事实上,还有大约2万名没有购票的车迷,专程赶来,在赛场门外的展区游览、聆听F1的引擎声。这一幕不禁令人回想起2004年那盛况空前的场面。
F1与中国社会擦出火花
众所周知,赛车运动在中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里的赛车文化和知识普及程度与在欧洲有着天壤之别。
13年前,当F1首次来到上海时,它所见到的也是一个面貌非常不同的中国。上海国际赛车场所在的嘉定区位于上海的西北面,距离上海市中心大约40公里,当时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今的嘉定今非昔比,与韩国和印度的命运截然不同。后两者的赛事推广方都拥有一张宏伟的蓝图:渴望借F1的名字吸引赞助商对不毛之地进行开拓,但最终成为泡影。
反观上海,得益于F1的每年造访,近年来嘉定地区飞速发展,尤其在房地产方面。有一些当地的开发商甚至利用赛道的知名度和可以观赏到比赛为卖点推销楼盘。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个房地产商,在赛道附近的楼宇上放置了一块巨大的横幅广告。这让F1大佬们很介意,因为每次赛车通过最后一个弯角时,摄像机镜头的背景里都会出现这一景象。他们尝试了各种方式希望移除这一广告牌,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为了不给对方免费打广告,他们只能改变了摄像机的位置。
如今,在这条5.4公里的赛道周边已经高楼鳞次栉比,几乎在赛道的每一个位置都能够看到它们。然而,当地媒体仍然在批评中国大奖赛没能吸引足够的赞助商,指责F1正在失去它的商业价值,而他们并没有注意到,上海国际赛车场所在的嘉定以及附近的安亭镇,在赛道上利用13号弯的看台,打出了全场最大的广告。
除了房地产市场,嘉定正在经历产业转型,转向以生产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基地,其中汽车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除了包括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在内的整车生产,轮胎、变速器等核心品牌也都全面进驻。
值得一提的是,就上海的汽车制造业战略来说,上海国际赛车场也是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整个项目的一部分,而2001年建立的汽车城如今已是上海最重要的四个工业园区之一。
Motorsport中文网了解到,另一个关于扩展安亭汽车城的计划正在讨论中。这可能会在本土的汽车制造业与中国唯一符合承办F1标准的赛道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反哺城市

Photo by: XPB Images
过去三年中,中国大奖赛的观众呈稳定的增长趋势。不断优化的公共交通方式,准确一点说地铁11号线,让观众可以更便捷地抵达赛场。13年前,前往赛道的唯一方式不是开私家车,就是搭乘赛会安排的班车。但是现在,地铁成为往返市中心和赛道的最便捷方式。
不仅如此,F1中国大奖赛的社会功能也得到激发。可以理解的是今年6月上海迪士尼乐园就将开门迎客,而它恰好坐落在上海地铁11号线的另一头,轨道交通部门能够把F1周末运营所获取的经验嫁接到为迪士尼乐园提供的服务中。与此同时,安全保障、通信网络等各个方面,F1赛事的举办也为上海这座城市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遗憾的是,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不仅没有为F1在中国的深入推广带来任何额外的帮助,反而停止转播。如今,以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为首的各个地方电视台承担起了培育F1文化的责任,直播或者录播比赛实况,以及放送精彩集锦。
反倒是网络收看F1可能成为今后这项运动在中国传播的主流方式。自2014年7月开始,乐视体育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独家F1转播商。尽管它也处在一个学习和摸索的阶段,但今年中国大奖赛期间,从周四至周日的四天直播吸引了150万的观众流量。鉴于乐视体育与传统电视运营商的差别,也不失为F1在电视转播向新媒体平台转移方面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
乐观未来
越来越多的F1从业者开始享受上海之旅:GPDA在上海外滩聚餐、阿隆索游览上海街头并走进玉佛寺寺烧香拜佛、一张张发上社交网络的外滩夜景、更多的记者愿意住在市中心并搭地铁“上班”,也是中国大奖赛受欢迎程度与日剧增的另一种体现。
赛事运营方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澜表示:“F1中国大奖赛已经迈过了初期商业开发上的困难,已经成为F1全年赛事中相当重要的一站。它既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以现在的势头来看,(2017年合约到期后)没有什么理由不把比赛继续举办下去。”
此前12年的赛事,恰好走完了中国农历年的一个轮回。这也意味着今年的中国大奖赛成为第二个轮回的起点。所有一切都在暗示,尽管明年中国大奖赛的合同即将到期,但是它的下一个时代将更加成功。
About this article
Series | Formula 1 |
Event | 中国大奖赛 |
Location | 上海国际赛车场 |
Author | Frankie Mao |